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,表现为过度的担忧、紧张和不安,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影响生活质量,想要让自己开心起来不再焦虑,可以通过调整心态、改变生活方式、寻求外界支持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实现。
1、调整心态:
改变思维方式是缓解焦虑、收获快乐的关键。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,不要压抑或逃避焦虑感,而是尝试接纳它,告诉自己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,很多人都会经历。在面对问题时,避免过度灾难化思考,比如不要把一次工作失误想象成会丢掉工作、失去一切,而是以更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,思考如何解决问题。
2、改变生活方式:
保证充足的睡眠,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睡眠不足会加重焦虑情绪,良好的睡眠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,增强心理抗压能力。合理饮食也不容忽视,多吃富含维生素B、D、Omega-3脂肪酸的食物,如全麦面包、鱼类、坚果等。同时,坚持适度运动,每周进行至少三次有氧运动,像跑步、游泳、瑜伽等,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,这些物质能带来愉悦感,有效缓解焦虑,而且运动还能帮助释放压力,增强身体素质和自信心。
3、寻求外界支持:
与他人建立良好的连接可以极大缓解焦虑、带来快乐,向身边信任的家人、朋友倾诉内心的烦恼和焦虑,他们的倾听和安慰能让自己感到被理解和支持,也许还能从他们那里获得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。
4、培养兴趣爱好:
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中能够转移注意力,让人忘记焦虑,获得成就感和快乐。可以选择绘画、书法、摄影等艺术活动,在创作过程中沉浸其中,表达内心感受,释放压力。也可以尝试学习一门新语言、乐器,在不断进步中收获自信和喜悦。还能进行园艺、手工制作等,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会产生满足感。即使每天只花十几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,也能有效调节情绪,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趣,逐渐摆脱焦虑的困扰。
如果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较长,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,如出现入睡困难、食欲下降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,甚至有轻生念头等症状,应及时前往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。
经常被焦虑情绪困扰的注意事项
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,当焦虑感刚出现时,及时察觉并记录下引发焦虑的事件和当时的想法,以便后续分析和调整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,避免给自己过大压力,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,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给自己一些奖励,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。此外,减少接触可能引发焦虑的信息,如过度关注负面新闻、与他人进行无意义的比较等,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,培养感恩之心,每天花几分钟想想当天值得感恩的事情,有助于提升幸福感。